中国(许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典型案例2——长葛市
2023-09-15
长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按照“电商+助农”“电商+物流”“电商+产业”等思路,通过“抓组织保障、抓电商培训、抓品牌建设、抓网点运行、抓智能创新”等措施,完善人才、技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体系,为电商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力释放农村市场活力,有效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国际市场。
一、电商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活跃,工业发展门类齐全,形成了以金刚石制造及制品、卫生建筑陶瓷、有色金属加工冶炼、食品加工保鲜等为主的九大工业体系,围绕产业集群建设了2个产业集聚区、8个专业园区;市农业基础稳固,耕地面积67.5万亩,基本农田59万亩,农副产品丰富,是河南省粮食、烟叶、桑蚕养殖、瘦肉型猪基地。伴随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涌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初步形成了畜蔬加工、蜂产品加工等六个农业支柱产业。
(二)区位优势明显。长葛市位于豫中平原腹地,南临魏都许昌,北接省会郑州,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长葛交通运输便利,国家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深港高速铁路、京广铁路、107国道、郑石高速公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城北25公里就是郑州新郑机场,显著的区位优势将为该市县域电商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市距省会郑州40公里,距离许昌市10公里,处在30分钟都市生活圈中心,是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形成与郑州的互联互动,建立与新郑航空港的联动机制。探索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支持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对外贸易。通过跨境电商助推本地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
(三)电商基础优良。长葛市抓住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经过几年的蓄力发展,电子商务成绩斐然:电商从业人员突破16.83万人;先后共培育“淘宝村”13个,“淘宝镇”5个,全市电商企业和各类网店3800余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96亿元。2022年初荣获“许昌市电子商务发展先进单位”称号,7月份被阿里研究院评为农产品电商“百强县”,位居全国第15名。拥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市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6家,在全市形成了蜂产品、卫浴、特色农产品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型,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主要做法
(一)“电商+助农”,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以建设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服务模式,重点推动电商与农村深度融合,活跃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1、开展电商培训,培育“新农人”。 自2018年长葛市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以来,着力构建市、镇、村三级培训网络,通过市级示范培训、镇级重点培训、村级全面培训,让群众全面认识、学习电商专业知识,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每年对全市有能力、有意愿从事电商工作的人开展“菜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网店开办、日常管理与优化、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培训班286期,培训学员17760人,培育网店1100个,创造就业岗位1970个,直接带动3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从事电商工作实现脱贫创收增收。同时,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人人持证、技能河南”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现代服务业技能提升行动(电商)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电商实操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持证上岗、技能就业。目前共开展培训15期,培训学员320人。
2、选树电商品牌,打造“新身份”。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注重品质提升,实现共建共享。加强产品市场分析。结合市场需求构建 “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产品”网销经济发展策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特产品公共区域品牌“葛天印象”,这是许昌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申报成功的公共品牌。开通“葛天印象”官方淘宝店铺,上架有机蔬菜、红萝卜、粉条、蜂蜜、芝麻香油等各镇特色产品20余款。公共区域品牌的建设,实现了农产品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提高了该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更加注重产品品质。从源头严格把关,筛选好品种,对生产环节关键点进行控制,根据产品的内外在属性和经济特性,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外观、包装方式和交付状态各个环节,不断改进技术、优化包装设计及产品运输问题。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第29类、第30类商标注册,帮助15家企业优化网络营销规划,先后累计发放各类包装产品突破3万个,发放溯源标识10万余枚。注重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产业环节密切合作,生产主体按照标准规范生产、经营主体及时收集消费者反馈信息、加强与生产端、运输端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推进公共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
3、发展电商直播,探索“新途径”。以公共区域品牌为引领,实施电商新举措,培育本地直播达人,构建特色网络销售模式,着重打造两个特色网红直播基地:以蜂产品为主题的蜂蜜小镇直播基地,和以生鲜农产品为主题的豫晨农业直播基地。2023年,引进海E云商(中鑫天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直播基地入驻市经开区电子信息园。培育直播达人。优先培育创客空间站长6人;开展直播培训班,培育直播达人32人,从中优选5人作为“葛天印象”的形象推介人;与电商企业合作,协助打造直播间、策划直播流程、实现“一企一电商一主播”。优选直播产品。党组织引领,优选32家涉农企业、食品加工合作社及农户,选择18款适合直播的产品,其中包括15款扶贫企业产品,5款贫困户产品。通过进一步梳理产品包装、供应和运输流程,确保产销顺畅,也提升了农户对电商直播销售的信心。开展直播推介。策划开展“扶贫助农·进镇走村”直播活动,由主抓扶贫开发工作镇长或副书记参与本镇名优特农产品推介,本地优秀主播协助贫困户代表直播推介自家产品,包括草莓、盆景、蔬菜、蜜桃等。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直播推介农产品活动近百余场次,累计销售各类农特产品630万元。做好产销对接。开展长葛市农副特产品进商超对接会,组织9家商超和51家农产品企业参加,来自各镇的生产企业带来石磨香油、刘李粉条、有机蔬菜、调料、蜂蜜等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现场达成合作意向。先后组织一峰城市广场、三盛购物中心、永辉超市等5家大型商超到大周豫晨农业、南席古城村合作社等消费扶贫企业开展直采对接活动,签订销售农产品18.6余万元。对接市邮政公司与大周豫晨农业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利用邮乐购电商平台采购本市优质农特产品。
(二)“电商+产业”,实现产业发展高质高效
1、积极推动产业带线上运行。蜂产品、建筑机械、卫浴陶瓷是长葛市三大特色产业,为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扩大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该市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经验丰富和有对接资源的电商平台,开展国际化推广、营销。在产业带线上运行的同时,利用建成的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依托蜂产品、陶瓷卫浴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优势,鼓励企业家与运营人员参加阿里巴巴等第三方企业的培训,积极拓展优势产业电商,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产业自检平台,或是引进阿里巴巴产业带等国内外知名平台,上线蜂蜜、陶瓷卫浴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运营,将运营方、平台。产品等个主体的特长和职能发挥到位,实现有机协调和互助。
2、增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联合阿里巴巴国际站举办跨境电商峰会,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全球跨境电商大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论坛、沙龙交流会、卫浴行业电子商务沙龙交流会、市场采购贸易和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政策宣讲及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培训会议、首届中国(郑州)中部跨境电商卖家品牌出海峰会等大型活动,帮助企业探索“互联网+”新型发展模式,确保企业在电商发展中不落伍、不掉队,增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国际化进程,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其次,积极推动长葛企业走出去,以线下长葛产业集群的形式定期抱团参加广交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捷克机械展等国内外线下知名展销会,组织顶墙装饰博览会,结合线上广交会、阿里巴巴产业带、大型B2B网站等进行线上展销,互为补充,形成线上线下渠道协同的产业发展网络。
3、建立数字化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积极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流量媒体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的创新推动作用,不断探索线上营销方式方法,建立数字化营销模式。利用直播基地与多个电商直播平台联合举办“网上年货节”系列活动,平均每天实现创收22万元,举办“电商促消费 迎中秋 聚金秋”活动、“农民丰收节”“五一美食节”等各类直播推介农产品活动30余场次,对接销售有机蔬菜、蜂蜜、芝麻香油、小米等优质农特产品。联合本土老品牌“众品优选”,推出5G低温冷链食品大礼包;联合美团优选生鲜平台,打通160个网点,累计销售各类产品384万余元;联合各大电商平台,精心制定设计产销方案,对接阿里巴巴“网络直播”、淘宝网、京东商城、微信等平台开展销售活动,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内销市场。
(三) “电商+物流”,促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1、加强“覆盖式”运行。制定《长葛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日常监管管理办法》,针对所有网点实施月评价机制,确保服务站运行良好。联合菜鸟驿站,相继完成对现有村级站点的升级改造工作,目前每个电商服务站点都有3家以上快递品牌入驻,实现统一定价,降低快递费用;先后建成232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2个镇级、220个村级,在21个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站点(已经全覆盖),完成“快递进村”工程,实现75%行政村设立网点的目标。
2、推动 “密网式”发展。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物流快递网络。建成全省最大的智能化分拣中心,也是长葛市目前分拣效率最高、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快递中转分拨中心。分拨中心全程通过数据信息化、自动化操作,可以同时满足6家快递公司进行快递分拨,每小时操作量可达3万余票,日均进出港可操作10万余票,实现处理量巨大增加。截止目前,该市共有快递品牌19家,快递从业人员3000余人,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756万件。圆通、申通、极兔等快递公司已成功入驻,强大的物流网络为企业进驻电商领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许昌市城乡高效配送项目资金90万元,河南省2022年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项目10万元,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快递物流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实现“持续性”发力。聘请中科院吕本富专家团队、阿里商学院裘函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雷兵等专家,对长葛电子商务把脉问诊,研究制定该市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部门职责和保障措施。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 万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电子商务培训、落实各项支持奖励政策,推动企业从传统生产销售向多元化销售方向转型。
三、经验启示
当前,长葛市电子商务工作已进入“成长期”向“发展期”转型的关键时期,今后将继续围绕产业特色,发挥企业生产组织功能,打造集新业态创新于一体的电商新模式,更加突出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营销品牌化,并以产业电商吸引带动服务电商,形成有长葛特色的电商生态环境。
(一)持续推进发展模式多元化,提高市场效能。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抢抓电商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指导电商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政府、电商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利益共享发展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将农村电商产业融入镇村经济发展,把产生的效益、解决的就业、获得的收入留在农村,形成以电商产业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推动电商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优化农村电商营商环境,提高本地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电商企业,促进电商快速发展壮大。
(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专业化,增强品牌效应。积极引导电商企业打通从产品包装、发货供应、线上销售等微循环流程,推进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实现电商与农村的深度融合,活跃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鼓励农村淘宝合伙人充分发掘各村特色产品,如蜂产品、石象豆腐、长葛腐竹、南席小磨油等,对现有的产品的体系进行梳理,打造结构清晰,主次明确的产品家族,形成具有地标性、专营化、供应链体系完善的电商集群。
(三)持续推进企业生产智能化,加快科技赋能。重点发挥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的转型示范作用,提升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比例,淘汰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的生产线,转变原有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积极推动数据化、智能化的研发和投入力度;延生后端服务属性,将产业链拉长做细,不断推动黄河、森源、众品、易和电气等实力强企智能化、科技化发展,成为全国“工业4.0”或“中国制造2025”的典型示范企业。
(四)持续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扶持优势产业线上线下互相渗透,跳出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实体经济的“基础设施”,深入到产业上下游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当中,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商品生产的转型升级,进而改变上游产业的生产模式和方法,提升和优化生产效率,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完美桥接,让“互联网+”新型经济模式真正回归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一份子。以此摆脱行业发展受制于流量的见顶和平台的崩塌,聚焦目光电子商务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长葛市商务局
Previous:
全世界的秃顶族,都被河南人拿捏了?Προηγούμενη:全世界的秃顶族,都被河南人拿捏了?